內向含蓄、言語不多,脖子上和手腕上都戴著藏式珠買屋寶首飾的巴桑拉姆,聊天時會從藏裝中掏出手機,低聲接聽熟人的電話。
  問起《人民日報》藏文版,她說,知道知道,不但家裡的男人們會提到,有時村裡組織婦女學習,就是學那上面的內容。雖說每天主要的“工作”就是從早到晚忙家務,但巴桑拉姆對外面世界的新奇事並不陌生。她愛人3兄弟,還有她3個成年的兒子,全家6個男子漢回到家裡,總是要聚在一起談論最近報紙上、廣播電視里的各種新聞事件。儘管她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,卻完關鍵字行銷全能與外面的世界接軌。
  然而在幾年前,巴桑拉姆的世界卻遠沒有這麼廣闊。那時她居住在日喀則市邊雄鄉塔瑪村一條名為“烏巴隆”的大山溝里。這個地方在藏傳佛教歷史上極為有名,“寧瑪派”的形成,就源於被尊稱為“烏巴隆巴”借貸的大素爾在這裡興建了烏巴隆寺,將當時的“寧瑪派”典籍進行了系統化整理,形成了僧團,真正成為一大教派。
  “烏巴”的藏語意思是“房屋貸款貓頭鷹”。有資料記載,這裡之所以被稱為“烏巴隆”,是因為原來這兒有一個貓頭鷹巢穴,大素爾曾在這個巢穴下麵的山洞中修行過。不過當地人並不認同這一說法。原來,這烏巴隆山谷極深極遠,雨季常常有泥石流,將道路沖成一片碎石。住在山谷深處的人們,如果要到今天的邊雄鄉駐地辦事,早上摸黑出發,忙活一天,晚上得披星戴月地趕回去。藏語把那些愛在夜間活動的人,喻稱為“烏巴”,這條山谷由此得名。
  巴桑拉姆的家人,當時就是“烏巴”。她記得,以前從家中到鄉裡,有條件的騎毛驢,更多的人是靠兩條腿全程步行,買賣的東當鋪西全靠肩扛背馱。她的愛人一年守著80多只羊,其他兄弟們種點山坡地,撿拾牛糞,冬季換點零花錢,一年人均現金收入才1000元左右。山谷中消息閉塞,人們很少參加鄉裡村裡的活動,對外面世界的新奇事物,所知甚少。
  2006年,自治區啟動了農牧民安居工程。按照有關政策,邊雄鄉和塔瑪村給烏巴隆人在318國道附近划出了宅基地,動員“烏巴”們搬出大山。巴桑拉姆一家就在那時,來到了現在靠近國道的地方,建起了新住所。很快,家裡人形成了全新分工:愛人專註於農牧業,兩個兄弟外出打工,每人每年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。3個兒子也相繼參加工作,一個搞彩畫,一個做木工,還有一個學駕駛,全家人均年收入很快接近萬元。變化更大的是,家中男人們在空閑時候,有更多機會參加村裡、鄉裡組織的各種活動,包括去農家書屋翻閱他們感興趣的報紙、雜誌、書籍。他們回來還會把一些新鮮事,講給巴桑拉姆聽。
  巴桑拉姆自己也很快成為鄉、村一些活動的“常客”。“邊雄這裡靠近318國道,交通方便,外出打工的人多。”邊雄鄉黨委書記巴桑歐珠插話說,“有時男人們出去打工了,鄉裡或村裡要讓戶主參加會議,比如傳達十八大精神,就是留在家中的婦女們來參加。因為相關書籍來得晚,我們就用藏文報紙學習,有時用《人民日報》藏文版,有時用《西藏日報》藏文版,所以她們對黨的政策,還有藏文報紙,都不陌生。”
  富裕起來以後,最讓巴桑拉姆感到風光的是每年的望果節。那時她要穿戴上全套新置辦的服裝、首飾,和村中的婦女們“爭奇鬥艷”,亮美麗、曬幸福。有時外來的游客會爭相和他們拍照合影,這讓巴桑拉姆有一種明星的感覺。幾年前她根本不敢想象,他們這些深山溝里的“烏巴”,會變得如此搶眼、鮮亮。  (原標題:走出“烏巴隆”(走基層·藏區行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16dryw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